入侵紅火蟻(Solenopsis invicta)的英文名稱是red imported fire ant(RIFA),俗稱紅火蟻,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(Parana)流域,範圍包括巴西、巴拉圭和阿根廷。二十世紀初期,因檢疫上的疏失而入侵美國南方,並於1975~1984年間入侵波多黎各,1998年入侵南加州,2001年更成功地跨越太平洋,在紐西蘭和澳洲建立了新的族群,造成農業和環境衛生上的嚴重災害與經濟損失。2003年桃園和嘉義首次發現紅火蟻的蹤跡,台灣自此確定遭到入侵,並陸續傳出民眾被叮咬送醫的案例。
入侵紅火蟻為完全地棲型,只在土壤附近活動。蟻巢由土壤構成,新形成的蟻巢約在4~9個月後才會成熟,形成高約10~30公分,直徑30~50公分的蟻丘。由於目前台灣現存的螞蟻(約270種)並不會築出隆起於地面、超過10公分高以上的蟻丘,因此,高高隆起的蟻丘就成了快速辨識紅火蟻的依據。
入侵紅火蟻屬於雜食性生物,除了會破壞土壤微棲地,也會對其他土棲性動物造成傷害,嚴重者甚至將土壤中的蚯蚓捕食殆盡。除了造成無脊椎的銳減外,還有報告指出紅火蟻會攻擊地棲性的脊椎動物,如地棲性鳥類的蛋與雛鳥、蜥蜴的卵與幼體,以及小型哺乳動物如齧齒類等。
此外,紅火蟻也會取食農作物的種子、果實、幼芽、嫩莖與根系,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與收成,造成經濟上的損失。紅火蟻甚至會破壞公共設施或電器相關的設備,例如:電表、變電箱、電話總機箱、交通號誌機箱、電纜線箱和機場跑道燈箱等,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。
紅火蟻毒液中含有大量蟻酸及多種毒蛋白,人體一旦遭其叮咬,會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,並持續1小時以上;4小時後,被螫處會形成白色膿包,若膿包破掉,容易引起細菌性的二次感染,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。體質敏感的人則會因毒液中的水溶性毒蛋白而產生過敏反應,若引發過敏性休克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。紅火蟻的威力和傷害之劇,簡直全世界都避之唯恐不及。
參考資料:
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
http://www.fireant-tw.org/fireant/default.asp